肺栓塞临床表现为胸闷、气短、呼吸困难、胸痛、低热、咳血。它发病突然,来势凶猛,病情危重,死亡率高,但多因继发于其它疾病故临床表现复杂,常易误诊为肺炎、胸膜炎、肺水肿、肺不张等,应与之鉴别。准确诊断,积极治疗,如立即进行取栓、溶栓或抗凝等治疗,并且肺栓塞是可以治愈的。
肺栓塞死亡率仅次于癌症,病从何来?
肺栓塞的病理改变取决于栓子的大小及肺血液循环的状态。由于肺组织由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供血,故仅少数栓塞引起组织缺血坏死而造成梗塞。肺梗塞是肺栓塞后因血流阻断而引起的肺组织坏死,引起肺栓塞的常见栓子是深静脉血栓。
栓的来源主要是下肢深静脉,占80 %~90 %,其次是盆腔、前列腺静脉及心脏疾患。久病卧床、妊娠、大手术后和心功能不全可发生深静脉血栓,是发生肺栓塞的病因。
风心病(风湿性心脏病)发生的血栓及原发于肺动脉的血栓也是肺栓塞的原因。进入肺循环的栓子还有脂肪、肿瘤栓子和气体等。
栓子大小为由微血管内的小栓子至大动脉的骑跨性血栓不等。较小的栓子未能完全堵塞血管时不易引起血循环障碍。多发小栓子能引起多发性小动脉分支栓塞,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被大的栓子堵塞可引起急性右心衰竭以致死亡。
肺栓塞患者起病急,有呼吸困难,胸痛和咳血。单发的小分支栓塞症状轻微或无明显不适,大分支或肺动脉主干栓塞,或小分支广泛的栓塞有严重的呼吸困难、紫绀。听诊肺部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。心前区可听到杂音及心率异常。急性肺栓塞约10%的病人于发病1小时内死亡。若未及时诊断及治疗,大约有30%的病人因肺栓塞复发而死亡。患者常有慢性心脏病、近期手术、创伤史、血栓闭塞性静脉炎、妊娠、长期卧床、高粘血症等诱因。肺栓塞是比较严重的疾病,一般以防治和溶栓及抗凝治疗为主。
要预防肺栓塞 一定要警惕身体给你的信号!
胸闷: 患者自发病起常不能平卧,端坐呼吸,难以入睡。这是部分肺组织梗塞后,肺换气不足,低氧血症及胸痛不能深呼吸等因素所致。
胸痛: 胸痛是又一突出的临床特征。突发胸部剧痛,为胸膜性疼痛,患者常不敢深呼吸,不能向患侧卧,甚者难以入睡。这是由于脏层胸膜由肺内供血,梗塞后脏层胸膜水肿坏死所致。
低热: 起病时体温正常,后逐渐升高,多在38 ℃~38. 5℃之间,约1周左右下降至正常,为肺组织缺血坏死所致。突出的临床症状、增速的呼吸脉搏与低热呈明显的矛盾现象这是本病的又一临床特征,有别于一般感染性疾病。
咳血: 患者多于发病后第2~3d开始咳血,从痰中带血丝到咳紫黑色血块,持续约3~33 d,以10~15 d多见。咳血持续时间长是本病的又一特征。
注意:本病常易误诊为肺炎、胸膜炎、肺水肿、肺不张等,应与之鉴别。
肺栓塞并不少见,它发病突然,来势凶猛,病情危重,死亡率高,但多因继发于其它疾病故临床表现复杂,对其影像学表现又认识不足,故极易造成临床漏诊或影像学方面的误诊,错误的诊断直接影响患者,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。需要注意的是,老年人的血黏度较高,血流缓慢,下肢外伤尤其骨折后,会致血管壁不光滑,若手术后长期卧床,就容易形成下肢或盆腔内血栓形成,栓子脱落就可能导致肺栓塞。因此特别是下肢骨折后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,要格外注意这方面发病的可能性。对已明确诊断患有下肢静脉栓塞的病人来说,体内的栓子就像定时炸弹一样,随时有脱落并引起肺栓塞的可能。